在这种情况下促使整个市场需要的是更多的电脑维修工程师。
1、电脑整机维护 电脑作为电子产品,应用于家庭、个人生活、企业办公。除了硬件损坏外,操作系统安装维护、局域网组建、机房建设、路由器、服务器、交换机日常维护、监控安防、电脑数据恢复、组装配机等软件系统网络的故障,也是需要维护的
2.主板维修 PC主板和显卡都是比较容易损坏的设备,一般设计寿命就在三年左右,部分产品甚至使用一年多就会损坏。在失去厂商质保之后,很多用户都需要维修。个别说主板坏了不用修,直接换也是不完全正确的。PC平台架构的转变很快,如果不及时维修该主板,很可能连同CPU和内存都要更换,而购买相同接口的主板又十分困难,此时维修几乎是唯一的选择。
3.硬盘维修 硬盘维修一直是PC维修行业的主要业务之一。由于硬盘本身稳定性极差,而且设计寿命较短,同时又容易遭受外部冲击,因此其损坏率一直居高不下。尽管如今硬盘价格已经相对比较便宜,但是硬盘主要用于存储数据资料,因此很多企业用户在发现硬盘损坏后还是希望能够维修成功,恢复硬盘内数据,有需求便有市场。
4.笔记本、平板电脑维修 笔记本价格不菲,而且集成度相对较高。在失去厂商质保之后,用户只能求助于专业的维修服务商。相对而言,笔记本维修的收费较高,而且更换配件时也有比较可观的利润。目前国内不少笔记本都仅仅质保一年,而过保后的厂商服务不仅价格高得惊人、而且程序也很繁琐,这就给我们的个体维修店铺留下了充足的市场空间。
5、电脑外设耗材维修 电脑耗材如打印机、复印机等广泛应用于企业办公,由于使用频繁,故障频发,耗材损耗大,后期维修需求量也大,且耗材对公维修包年服务市场空间大
二、电脑维修市场分析
随着人们生活、工作对电脑与互联网的依赖性与日俱增,电脑已经是生活工作必须品 ,售后维修技术也日益成熟,并成为一个逐渐升温的技术领域。
1.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
在进行任何一项技术投入时,对于市场空间的充分考察是必不可少的。只有在市场空间充足的前提下,我们才能大胆地开展业务。
从前,修电脑靠求人;后来品牌电脑出现了,厂家开始提供期限内的非人为故障保修,但是保修期意味着过期不修,且限制非自然损坏不保修,而实际上维修故障中70%以上都属于人为造成。
有一个简单而明晰的计算:以一个人口数为100万的中等经济发展程度的中小型城市为例,假设有20万户家庭和5000个中小企业,按照50%的家庭电脑普及率以及每个中小企业8台电脑的比例,这个城市至少有14万台电脑。一般而言,电脑在五年内需要维修的比例是70%,以每台电脑平均维修利润100元计算,整个城市的电脑维修利润980万。更为重要的是,在这样一个中小城市中,从事电脑维修业务的商家并不多,这样留给我们的市场空间肯定是充裕的。
2.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了吗?
很多项目都有这样一个共性:看似市场空间不小,但是由于参与者众多,造成粥少僧多的局面,而且整个市场空间的容量也不见扩大,最终的结果便是不断有新进者加盟,而利润却日渐微薄。那么,我们今天所看好的电脑维修市场会不会呈现这样的局面?换句话说,市场是不是已经趋于饱和?
首先我们得认识电脑维修市场的发展方向。根据对调查显示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逐年增加,平均近两户家庭就有一台。就在几年前,买一台电脑还是一件很“奢侈”的事,动辄就要万把元的价格也让很多人感到吃不消。近年来,国人的荷包越来越“丰满”,我国信息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,规模化的生产使得电脑价格越来越便宜。于是,越来越多的人欢欢喜喜地把电脑搬回了家。
据统计,2000年一个普通的市区每百户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为23台,2001年增加到30.67台,2002年增加到36.25台,2003年达到45.37台,2004年为55.82台,到了2006年已经达到72.32台,到了2015年已经达到134.57台。毫无疑问,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充足。其实还有一个很简单的算法:电脑维修的市场空间基本上与电脑销售的市场空间成正比。我们可以发现,无论是电脑城、还是电商电脑销售量都在增加,这证明整个市场空间并未缩减,而是不断扩大。此外不可忽视的是,电脑也属于消费品,几年后就有升级换代的需求,因此其周期性的消费过程必定使得相关行业长盛不衰。
三、电脑维修行业参与者现状
虽然电脑维修行业发展前景看好,但是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:目前电脑维修行业是有危机的,最大的危机是人才的缺乏。由于电脑产品技术含量很高,维修难度较大,即使是家用电器的维修人员不经过专门的学习,也很难胜任电脑的高级维修工作。随着电脑行业的迅速发展,关于电脑消费的投诉也在增长。特别是电脑大量进入家庭后,电脑维修服务的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和消费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。大家普遍认为:维修技工的素质不高,是造成质量纠纷的潜在因素,也是制约电脑维修业向前发展的瓶颈。维修作业不规范、偷工减料、使用假冒伪劣配件、收费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。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高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。而目前的维修市场中,有相当一部分是私营企业,没有多余的资金或不愿意投资用于员工技能的培训。担心培养的人才流失,企业领导对在职人员的培训积极性不高。对于出现的一些无法解决的高技术问题,有的企业就采取混、懵的办法来对付,做一天生意赚一天钱,只图眼前的利益,不求发展,势必造成诸多隐患。